播音与主持艺术
一、专业定位
为适应媒介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校教育资源优势,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体育播音主持为特色方向,并于同年正式招生,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2014年集播音与主持、节目导播、摄录、后期一体化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获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1年该专业入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公示,教学团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本专业从区位特色和资源优势出发,打造“一本两特”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创了“以体育为本色,以粤语播音和体育解说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和专业要求,形成“以业务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时代和地域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实战为方法,以凸显体育优势、粤语特色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戏剧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掌握播音主持、体育比赛现场解说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各类媒体从事播音主持、赛事解说,或在其它部门从事语言传播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在修业年限内,需完成1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0学分,选修课程4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4学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在素养、知识与能力,有如下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爱岗敬业,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系统掌握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等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掌握播音与主持,尤其是体育赛事解说、体育节目主持的专业知识、理论;了解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动态;掌握传媒有声语言传播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掌握戏剧影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研究能力。具备掌握采、写、编、摄、评、说、播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广播电视类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播音主持创作,尤其能够进行体育节目主持与赛事解说。
四、课程体系
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由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三个主干学科支撑,根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由综合素质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与特色课程模块构成。具体课程主要有:艺术学概论、体育媒体通论、中外新闻史,播音学概论、播音创作,播音发声、节目主持艺术、粤语播音、体育解说评论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就业指导、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校本课程等。
五、师资队伍
现有专业教师10人,团队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博士在读2人。学缘、学历、职称结构分布合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梯队格局。
六、教学条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隶属于体育传媒学院,学院拥有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1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体育传播技术与舆情数据研究中心1个、与强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体育赛事现场报道虚拟仿真系统、获批教育部2018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实现体育赛事虚拟仿真现场报道的教学体系。
作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下设报纸编辑实验室、网络编辑实验室、电视节目演播厅、电视节目制作室、录音室、自办媒体实验室、新闻发布会模拟厅、新闻发言人培训室、广告设计实验室、自办媒体实验室、影视节目录音棚、体育舆情研究中心、体育大数据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专门实践实验平台。
广播电视演播厅面积近300平米,装配了20平方米的LED高清大屏和广播级音响环绕系统,达到了制作广播级影视节目的制作标准。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不同媒体共同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与育人基地,开展协同育人,培养符合媒介发展、社会需求的播音与主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