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业白皮书>>正文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一、专业定位及发展沿革

武术与民族传体育专业属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交融中的现代体育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而设置的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以中华武术为主要专业课程发展主体并拓展民俗、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理论等课程设置的专业。武术与民族传体育专业独特的防身、健身和养生与修身等价值功能都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鲜明的民族特征。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武术、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专门人才。武术与民族传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为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丰富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广州体育学院武术课程并先后成为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专项主修课程,1993年武术专业获批,同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1997年武术专业拓展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12年更名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硕士研究生(武术方向),2003年获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武术》成为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7年《武术散打》为广东省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南拳》2019年成为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传统南拳》2020年获批广东省思政课程建设示范课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20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上3个“省一流”,均为广东唯一。广州体育学院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术普修课通用教程》参编单位,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咏春拳》主编单位。国家社科课题、SCI论文等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研课题立项层次及其研究能力明显提升;武术运动竞赛水平整体位居全国前列。经过历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广体武术在国内外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武术学院的办学教育一直秉承“德厚学博、文精武杰”之校训,围绕“扬岭南武术文化,育民族体育人才”之根本,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影响港澳,辐射东南亚,培养区域特色明显,具备世界视野的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的优秀民族体育人才。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较强的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在我国中小学、各级业余体校 及社会武术馆校和体育技能培训机构等领域从事以武术、民族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教学、训练及健身指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在规定的四年学制内,修满167学分即可达到毕业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1.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文化素质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熟悉国家与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与法规;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创新创业知识;熟悉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的自觉意识。

3.专业素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养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武术专项技术技能学习与训练;熟练掌握23项民族民间体育运动、传统体育养生等项目的技术与教学、训练与竞赛方法;具有在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领域进行教学、训练和指导健身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探究问题基本能力

4.身心素质 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课程体系

1.体育学、教育学、民族学学科为基础构成专业课程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教学部分。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又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研方法;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导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理论、运动训练学、专项理论与实践(武术套路、散打、健身气功、龙狮、武术功法、中国跤)

2.主要实践环节有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等。

五、师资队伍及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和专业运动队伍较为完善。广州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是我国岭南武术教学、训练、竞赛与研究的高水平人才聚集最为集中的中心区域。如我国武术名家、“一代跤王”张登魁,“南国五虎将”之一、“铁臂鸳鸯手”黄啸侠均是1956年广州体育学院建校初期武术课程的创始人。武术学院现有专业教师32名,其中教授6名(占20.0%),副教授9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3人(占67.5%),其中已获博士学位者4人(占11.8%),另有3人博士在读。现职专业教师中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有 20 人,占比达到 71.4%以上。教师具有运动健将称号 8 人,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级8人。设有办公室、四个教研室(武术套路;搏击运动;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表演)和一个非遗工作室。其涵盖两个学科门类和三个本科专业,即:体育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散打、南、健身气功)和运动训练学专业(跆拳道、摔跤、柔道、拳击等对抗性类项目);艺术学表演专业(武术表演方向)。另有两支省专业队,即广东省健身气功和广东省柔力球代表队(全运会群众项目)和三支学院代表队(武术套路、散打和脚斗士)。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华南地区最早、也是现广东省具备其系统学历教育(即本科—研究生)的唯一专业。

武术学院现有长期合作实习12家单位。武术学院教学场地共有8块标准武术套路训练场地,占地2000平方,技击训练场地1000平方米。有效保证教学训练良好循序发展。同时武术学院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广州市岭南武术非遗工作站挂点单位,广东省少数民族体育协会注册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地。这也为专业发展和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方针,以培养综合性社会人才为根本,以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质量为核心,稳步推进学院科学发展,做到“文武兼备,文武并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传统体育人才。                                                                                                                                                                                

2021年12月22日